从大学的第二个学期开始,就开始发现原本就已经不是很满意的教育制度,原来在大学里更是畸形成长。原本,我以为大学是一个让人可以充分学习,有很多学习管道和资源的地方,但很遗憾的它却变成了一个让学生追成绩,教授追KPI的竞技场。
在上大学前,我想象中的大学是学生们都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大家或许都很热爱活动,透过活动学习;不会太注重成绩而是重视学习;再来大学将有很多的资源和管道让我学习到我想学习的东西;大学讲师可能是我一生中难得的恩师,甚至是良师益友。
但是,这一切似乎并非如此,到了第二学期,我才从美梦中醒来。
我发现,大家(无论是教授还是同学)都把分数看得比什么还高,教授有时候尽然可以用一句“这个考试没出”,就很简单的回答了好学的同学的疑问。考试时,更是为了让学生们都可以顺利过关,还不断地给提示。不然,就是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教授,就照着课本或是幻灯片念就是了。当然,这并不是所有的教授都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很尽责很不错又有经验的教授。
同学们呢,为了考试,为了分数,拼命的拿提示,过后就把认为考试会出的背进脑里,不管明不明白,然后考完试后就把它忘光,考一科忘一科,那试问,四年后,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背东西的能力吗?还是考试的能力?所以我常说,现在,基本上念什么科系都是一样的,毕业了无论你的文凭上写着的是什么科系毕业,你都是考试机器系的,成功的被训练成一架架的考试机器了。我认为,“背”也是作弊的方式之一,你把别人写过的东西,一字不漏的背进脑袋里然后在把原文吐出来,这不是一样是抄袭吗?这不是你的东西啊。
我其实并不反对考试,我不满的只是有关制度和心态而已。考试,尤其是在大学,大学生应该以一位专栏作家或是学者的心态去面对,进到考场,得到了什么题目,就跟着平时学到的知识写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就如专栏作家,他也不会把资料背进脑袋里了再去赶稿吧?如果是工程系或是一些技术性的,就要当成自己真的面对有关问题,那当你面对问题时,你回去找课本背了再去解决吗?我想一般上,理智有智慧的人都不会如此吧。
一个没有提倡高度学习环境而不断鼓吹追分数的所谓大学,其实真的能够培养人才吗?真的能够实现教育最初的原则和使命吗?最后我们可怜的这一代和未来的大学生,都只能迷迷糊糊的当了教育制度下的奴隶,成为教育制度的牺牲者啊。
p/s: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我讨厌教育,而是对教育的热忱和爱啊~~有时候就是对一件事物有了一定的期待,而却得不到,会产生一种失望。批评不是要毁坏,而是希望更多人觉醒,让大家一起改变~~~
十年扎根東南亞有成,AppWorks 獲印尼電信龍頭、大馬主權基金戰略合作,攜創業者共築區域商機
4 weeks ago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