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终》这本书是冯以量的作品中我看过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陪你到最后》)
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从第一个故事就被感动到了最后一个故事。
《善终》里头的故事,主要是以分享病人在往生前如何的面对生命和生活为主,有些人确实可以很坦然很自在的面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但却完全都不消极。
每一个故事的主角,年龄都不一样,有非常年轻的青少年也有老年人。这一点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棺材不是装老人的,而是装死人的;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一天几时会来临。
生死学是人生一门很重要的功课,但是很可惜的在这个社会里,尤其是华人社会,大家是避忌的,不谈的;在我国的教育制度内,从小学到大学,也没有过一堂谈生死的课程。
也因如此,这类大谈生死学的书,在我们这样的社会是非常的需要,这门功课是需要被广泛教育的。
生死,看似简单,但是要是有一天当我们要面对他时,那又谈何容易?以量在书中强调,人不但是要善终,还要和活下来的人善别,让他们得到善生。这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就能够做到的,我们需要的是教育,而这类书本恰好做到了。
看了这本书后,让我想起我自己生命中的一个实际情况。
几个月前,我的舅母也是因为癌症而往生了,享年66岁。
舅母的往生可以算是善终,也有好好的和孩子善别,最后让他的子女们都得到善生吧。
在陷入昏迷状况的前两天,她已经把所有事情交代清楚,而且在昏迷后也没有被急救了。(一般上末期癌症病患是不可能在昏迷后被急救了会完全康复的,所以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让生命自然结束往往是一个选择)。
舅母往生前,也刚巧的我们都在场,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亲眼看到亲人往生的画面,也感恩舅母在临死前为我上了一堂生命的课。
人的一生,有生必有死,这个人生,这个生死,是我们大家都必须要努力去面对的,这是人生的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华人社会之所以避忌,避而不谈,是因为对死亡的不了解和恐惧,所以我们更应该去了解他,然后面对他。
了解生死不是老人家的事情,因为我们也会面对亲人的离别,而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的生命这条路可以走多远,所以这是大家的责任。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一段独一无二的故事,而死亡只是这期生命故事的最后一章,一个介绍这段行程的终点。
加油
祝福大家^^
有時候,死亡這問題還真的不容易面對。不管我們閱歷了多少,感覺應該放下對死亡的恐懼,但當它面臨時,還不知有幾個會如此坦然的面對。這世界的生活可說是蠻美好的,讓我們都眷戀不已。也不曉得自己會在這站停留多久。謝謝您的分享!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