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Tuesday, October 9, 2012

兴趣是可以被培养的??

我相信自从受教育的年代开始,我们都会听过了无数次的“兴趣是可以被培养的”这句所谓“名言”,但其真实性有多高,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首先,在现今“怕输”风气越来越严重的东方社会,在孩子还没开始探讨自己的兴趣时就被家长套上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职业梦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很多时候,当这些孩子们说:“我真的没兴趣当医生(老师,律师,工程师等)”时,家长们或许就会很自然的说:“兴趣是可以被培养的”,或是“兴趣不能当饭吃”等。

再来,我们都知道我国的教育系统,上政府大学往往都是没得选自己喜欢的科系的(虽然有八个选择,但是试问有多少人同时有兴趣八种行业呢?而且连八个选择都没得的也大有人在),那当这些申请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科系时,很多所谓的专家,社会人士甚至政府就会跑出来安慰大家:“兴趣是可以被培养的”,或“这些行业都是未来市场所需的”

由此可见,在很多时候“兴趣是可以被培养的”可以是一个教育界或是现今社会的一个谎言,一个抹杀了不少人原有的创造力和兴趣能力的一个莫大谎言。其实每个人出生时都会带着一份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和任务,而能都帮助我们发挥着能力以达到我们原本的任务的东西就是兴趣。兴趣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那为什么自己与生俱来已经有了的东西还要硬去制造另一个不属于你的东西来套在自己身上,这不但多此一举,而且还自讨苦吃呢!

刚刚提到,兴趣是与生俱来本来就有的,这怎么说呢?要怎么去分辨是培养出来的还是与生俱来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有一件事情是你很喜欢做,很想去做,而且不做不行,不做会浑身不自在的,那就这件事情就是你的兴趣了。举个例子,要是你是一个对文字或写作有兴趣的人,那你就会有一种没有文字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没有吧自己的感受想法写下来就有种全身被蚂蚁咬,不写会死的感觉,那这就是兴趣了。同样的,我们不难发现真正喜欢医学的人会很热心救人,看到人受伤非救不可;喜欢教育的人看到有人不懂就很想跟他分享;喜欢画画的人看到漂亮的风景或事物就有非画不可的感觉,如果有某样事情让你产生类似感觉,这就是兴趣了。

 那如果你没有任何一种事情产生这种感觉那怎么办?是不是表示你本来就没有属于你的兴趣?其实不是的,很多时候我们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不断的影响我们,在我们的成长生涯中不断的把我们最原始的思想和兴趣一层层的被污浊了,这样我们就弄不清楚我们真正喜欢的想要的是什么了。当我们刚来到这世界时,我们所装着的是四分之一杯的清水,但是随着我们渐渐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这杯水不断地加入了一滴滴的各式各样颜色的液体,拿到了这杯水是半杯满时,他会是什么颜色?我想他会是一杯连我们都分不清他是什么颜色的水了。兴趣就是那四分之一原来的清水,但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接受各式各样的资讯和教育,那最后我们也不懂我们的兴趣是什么了。

《零极限》有提到人类要不断地清理那些造成问题的老旧记忆,让他们不在于潜意识里回放,而回归到至心纯净的 原初状态。很多时候我们现在所以为是的兴趣都是一些不小心进入我们潜意识里的回忆告诉我们的,那并不属于我们的,所以借由清除清理,就可以找到最原本属于我们的东西了。再来,印度心灵学家,奥修,在他的《创造力》一书中提到,如果你要创造,就必须摆脱所有的制约,否则你的创造力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种拷贝,一种复制品。这里提到的制约就是社会和人类的制约,只有摆脱这些我们以为一定是的常理和制约,才能找到最原始的兴趣,那才能够创造,这在东方培养罐头式的教育体系和概念内是很难找到的。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人会为了学一样东西不眠不休,不惜一切要学会,要做到最好。或者有时候当我们看到某些人对某方面的事情特别容易上手,我们就称之为天分,但往往这背后在推动的力量就是兴趣,兴趣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这跟人家说的爱情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应该差不多一样。有时候我们会视乎同时间喜欢上很多东西,也可能会在每个不一样的年龄层所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这其实也必须要分清楚的,兴趣和喜欢,都是不一样的东西,兴趣时想前面提到的,不做不行的;而喜欢往往是被某些人事物所影响,而对某件事有好奇心而已。兴趣可以让我们发挥无限的创造力,而喜欢的事情很多时候只是消遣而已。这也像:爱和喜欢是不一样的 这句话的道理一样。

寻找自己最原始的兴趣时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生,如果你还没找到自己的兴趣,那就把他当成一份功课,越快完成就越理想。

祝福大家^^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